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范晓妍)在重症监护室(ICU),一条稳定的血管通路,就是危重患者的“生命通道”。当患者面临“全身多发血栓”、“免疫力极度低下”的双重困境,如何为其建立安全可靠的“生命通道”,成为摆在医护团队亟待破解的严峻挑战。

10月23日,一场由护理部牵头,介入科、乳腺科、静疗门诊、血透室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的MDT讨论会在该院重症医学科举行,医护人员齐聚一堂,围绕一例极端复杂的病例,以“医护一体化”协作模式,共同研讨最稳妥的置管方案与全方位的抢救应急预案,誓为患者守住生命防线。
01焦点:一道关乎生命的临床抉择
1、患者困境重重:患者病情危重,全身血管多发血栓,血管条件极差;因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自身免疫力也极度低下,置管难度与风险陡增。
2、核心矛盾凸显:如何在同时规避“感染”与“血栓”两大风险的前提下,为患者建立一条既能满足日常输液治疗需求,又能为后续可能需要的床旁血滤(CRRT)治疗预留条件的“安全通路”?更棘手的是,患者左上肢动静脉内瘘,右上肢血管虽无血栓,但因长期反复住院,历经两次PICC置管后血管壁已受损,再次在此处置管的风险极高。
3、关键决策定生死:“选择哪个部位置管?”“采用何种材质的导管?”这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牵动着患者的生命安危与后续治疗走向,每一个决策都需慎之又慎。

02破题:医护一体,多学科协作下的精准解困
面对这道临床难题,医疗团队与护理专家迅速形成合力,从各自专业维度深入分析,共同寻找破局之道:
医疗团队:(主导决策与风险评估):医生团队综合研判患者全身状况与血栓风险,明确了“最大化安全、预判远期需求”的置管核心原则,他们从病理生理入手,为通路选择奠定了坚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确保方案方向精准无误。
护理团队:(主导执行与过程管理):护理团队,尤其是静疗与重症护理专家,则从导管的“选用维护”实操角度出发,对置管部位维护、并发症预防提出了关键性建议,确保方案“不仅合理,更能安全执行”。
经过多轮严谨评估与深入探讨,MDT团队最终达成医护共识,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
1. 置管部位:优先选择超声引导下右上肢行PICC置管,同时将右手臂输液港作为重要备选,双路径规划确保“万无一失”。
2. 导管材料:选用抗感染、抗血栓性能更优的聚氨酯材质长期导管,从源头降低并发症风险。
3. 应急预案:制定从置管操作到术后维护的全流程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情况的应对流程与责任分工,确保一旦出现问题能快速响应、高效处置。
一根导管的抉择,折射出的是现代重症医学“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此次MDT讨论,通过“医护一体化”与多学科协作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诊疗方案的精准化、个性化,不仅为解决此类复杂临床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更彰显了邵阳市中医医院汇聚多学科智慧、合力攻克医疗难关的团队精神,用专业与协作,为危重患者铺设起最稳固的“生命通道”。

重症医学科简介
邵阳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成立于2011年4月,是医院集中救治各类危重患者的核心科室。科室目前开设床位9张,配备全套先进监护救治设备,包括有创/无创呼吸机、床旁血滤机(CRRT)、重症超声、纤维支气管镜等,为抢救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科室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的专业团队,现有医护人员24人,其中医生7人(高级职称4人),护理团队17人(重症专科护士6人)。在重型颅脑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重症肺炎、严重脓毒症等急危重症的救治上经验丰富,特别在肿瘤重症领域,科室形成显著特色,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救治各类肿瘤患者因放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引发的严重并发症,为原发病的治疗保驾护航。
科室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的诊疗路径,将现代抢救技术与中医药干预深度融合。通过个体化辩证施治、中药内服与外治(如穴位贴敷、中药灌肠)等多种手段,在调节免疫、减轻药物毒副反应、促进患者康复方面成效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