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 记者 唐颖 通讯员 刘晓亮
8月29日至31日,邵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朱鹏程、党委副书记陈毅明带领十余位医疗专家,联合新宁县人民医院、新宁县中医医院,共同前往该院乡村振兴驻点村——新宁县安山乡大桥村,开展了一场形式多样、内容扎实的“四级联动”健康行活动。
这不仅是一次医疗下乡服务,更是一次以健康促进为牵引、推动乡村振兴的深入实践。通过义诊巡诊、医联体签约、院落座谈等多项举措,医疗团队创新实现“医疗下沉+产业振兴”有机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的健康动能。
义诊现场暖人心,健康服务零距离
8月30日清晨,大桥村村委会前早已排起长队。义诊的专家们刚就位,便被前来咨询和就诊的村民团团围住。这一幕,在偏远的山村中成为一道温暖而罕见的风景。
55岁的村民王清峰摇着轮椅前来,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匡裕峰俯身仔细询问其病情,并耐心调整用药方案。“出门看病太难了,能在村里见到市里专家,心里很暖!”王清峰感慨道。这不仅是他的心声,更是许多偏远地区患者的共同期盼。
62岁的王耀祥有四十多年吸烟史,走路时常气喘,一直以为是“年纪大了”。经详细检查,他得知自己患有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专家立即制定治疗方案,并严肃叮嘱:“乡卫生院会定期随访,您务必戒烟、坚持治疗!”王耀祥捏紧药袋喃喃说道:“真该早点儿戒的……”这个案例折射出农村地区健康教育与早期干预的紧迫性。
刚做完肺部手术的李夏拿到复查结果。专家团队反复研读CT片后露出欣慰笑容:“恢复得很好!”李夏长舒一口气,紧紧握住医生的手:“两个月没睡好觉,今天终于安心了!”离开时,她哼起小调,脚步明显轻快了许多。
随后,医疗队踏上崎岖山路,上门为多位行动不便的困难村民义诊。59岁的王祥财曾是煤矿工人,患有煤工尘肺三期合并慢阻肺。邵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专家刘卫庭教授仔细查看他的CT片和药物,坐在院子里为他听诊。“一定要戒烟,坚持规范用药,否则很容易合并肺结核。”刘卫庭握着他的手再三嘱咐。临别时,王祥财眼眶湿润:“没想到专家会专门上门来看我……”
专家们在诊治中不断向村民强调“早筛、早查、早诊”的重要性,引导大家树立疾病预防意识。仅一上午,医疗队就接诊300余人次,几乎相当于村卫生院大半个月的工作量。大桥村党支部书记林建明激动地说:“这么多村民能在家门口接受博士、专家的义诊,实在太难得了!这不仅是送健康,更是送希望、送幸福。”
机制创新促联动,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这场深入基层的义诊,背后是一场更深层次的医疗改革探索。活动首日(8月29日),邵阳市中心医院与新宁县中医医院正式签订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协议,标志着以“中西医协同、上下联动”为核心的医疗协作新模式全面启动。
今年6月,湖南省推出矩阵式医联体建设方案后,邵阳市中心医院创新性提出三个“融合”策略:现代医疗与中医特色相融合、医疗服务与中药产业相融合、医疗下沉与乡村振兴相融合。这一策略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从简单“输血”到持续“造血”的根本转变。
四项创新举措同步推开:专家下沉开展带教,确保技术真正留在基层;量身定制培训计划,系统提升县乡医护能力;学术共建帮助基层实现自我“造血”;资源统筹实行“一张检查单全县认”,避免重复检查,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据介绍,此次合作的重点不在于简单“输血”,而是帮助基层实现“造血”。通过“四级联动矩阵型医联体”,将持续输送技术、培养人才,提升村医服务能力,打造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8月31日,在新宁县人民医院组织的“四级联动暨医院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如何打通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协作机制成为核心议题。与会专家围绕资源下沉、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展开深入讨论。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市级医院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让农村群众享受更便捷、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院落座谈听民声,产业融合促振兴
大山深处的夜晚,同样洋溢着热情地交流。8月29日晚,大桥村一组王瑞季家的院子里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院落座谈会”。村民们踊跃发言,纷纷打开话匣子。
“去县医院看次病得一整天”、“村卫生室经常缺药,感冒药都不全”、“山上这么多药材,能不能变成收入?”邵阳市中心医院调研组仔细记录每一条意见,不时追问细节。68岁的李大娘挤到前排:“我腿疼了十多年,去了好多医院都没治好。”调研组负责人仔细查看后宽慰老人,并组承诺将组织专家上门巡诊,为特殊患者开辟绿色通道。
次日清晨,在与乡卫生院交流时,年轻乡医坦言:“我们最缺的是培训,复杂一点的病心里就没底。”调研组回应:“我们会带专家坐诊带教、建立远程医疗系统,一定要把村医培训作为重点,真正打造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产业振兴成为座谈会热议焦点。29日下午的调研会上,当地村干部展示的药材样品引起专家关注。“品质很好,但缺乏完整产业链。”调研组表示:“要联合企业,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形成完整链条,讲好产品故事,打造特色品牌。”他们还分享了其他村的成功经验,“要让年轻人愿意回来,让老乡在家门口就能增收。”
邵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朱鹏程(右边)与党委副书记陈毅明(中)在大桥村调研
朱鹏程语重心长地说:“乡村振兴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要深刻认识到这是关系到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他举起那本记满村民需求的笔记本,“这上面大家反映的问题,我们都要合力解决。”
月光洒在山路上,调研组一行与乡干部边走边聊:“我们要把医疗服务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既要保障百姓健康,又要帮助发展产业。让乡亲们既看得好病,又过上好日子。”乡党委书记伍珏珏表示:“有邵阳市中心医院的全力帮扶,我们对乡村振兴充满信心。”
记者观察 | “四级联动”绘就健康乡村新图景
此次深入新宁县安山乡大桥村的“四级联动健康行”,是2025年邵阳市中心医院对该活动的全面升级与深度实践,标志着这一机制创新进入新阶段。去年,该活动已覆盖全市9个县城170余个乡镇,直接服务群众近40万人次,初步探索出以健康为中心、多方协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凸显出“四级联动”的系统价值与创新活力。
该模式突破了传统医疗下乡的单次性、临时性局限,通过构建“市—县—乡—村”紧密协作网络,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和基层医卫能力稳步提升。同时,创新融合健康服务与产业振兴,依托地方药材资源,培育“医疗+产业”双轮驱动模式,既守护村民健康,也为乡村经济注入新动能。
这一实践准确把握了乡村振兴中“富口袋”与“保健康”并重的核心需求,使健康真正成为乡村发展的基石。健全基层医疗网络,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直接提升了农民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从城市医院到田间地头,从三甲专家到乡村患者,“四级联动”机制让医疗资源流动起来,健康产业生根发芽,为乡村振兴注入温度与希望。邵阳市中心医院的探索表明,当四级体系贯通协同,就能筑牢乡村振兴的健康防线,绘就“健康新宁”与“美丽新宁”同频共振的新画卷。这一模式不仅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