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唐颖 通讯员 马凯嘉 蒋艳)6月27日下午,由贵阳东开往重庆西的G2944次高铁列车上,接连发生两起乘客突发伤病情况。危急时刻,同在车上的邵阳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美容科三位党员医生马凯嘉、陈聪、李馨雅挺身而出,凭借专业素养成功施救。
当日13时左右,G2944次高铁飞驰在轨道上。突然,一阵急促的广播声打破了车厢的平静:“3号车厢有乘客受伤,急需医务人员帮助!急需医务人员帮助!”
“走!”坐在6号车厢的邵阳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美容科马凯嘉闻声弹起身,立即招呼前排的同事陈聪和李馨雅。没有丝毫犹豫,三人迅速离座,逆着车厢人流,一路小跑穿过三节车厢,直奔3号车厢。脚步声在过道里急促回响。
赶到现场,只见两名乘务员正围着一名乘客。乘客头部和右手小指沾着血迹,脚下散落着玻璃碎片。“你好,我们是外科医生,有什么需要帮助?”马凯嘉一边安抚,一边快速蹲下检查:手指仔细探查头部——未见伤口!血迹疑似来自手部。右手小指一道约1厘米的割口清晰可见,万幸,没有活动性出血。“动动手指!很好!”确认手指活动灵活、无麻木感、无头痛头晕呕吐,初步排除神经和肌腱损伤。此时急救箱送到,三人默契配合:马凯嘉稳住伤手,陈聪迅速用络合碘消毒,李馨雅递上敷料包扎,动作干净利落。“伤口处理好了,但下车一定马上去医院彻底检查!”马凯嘉叮嘱伤者。
刚松了口气,广播声再次刺耳地响起:“6号车厢一名五岁半男童持续高热,精神欠佳,急需医务人员查看!6号车厢!急需!”三人转身又冲入过道,再次疾步奔回6号车厢。
6号车厢里,一位年轻母亲抱着孩子,满脸焦急与无助。怀里的男孩小脸烧得通红,蔫蔫地靠在妈妈肩上,全无精神。“医生!快看看!”母亲声音发颤。李馨雅医生手背一触孩子额头——“好烫!”陈聪迅速取出体温计测量——38.3℃!她一边安抚慌乱的母亲,一边快速询问:“中午吃东西了吗?吐过没?咳嗽吗?”“没吃,早上吃了点粽子,吐了两次。有点咳……”母亲语速很快。马凯嘉立即俯身检查:借助手机光源查看咽喉,未见水肿!轻压孩子腹部——柔软无压痛!初步排除阑尾炎等伴发热的急性外科疾病。
列车药箱打开。“有药!”李馨雅找出小儿酚黄那敏颗粒和退热贴。陈聪指导母亲冲药,李馨雅将退热贴敷在孩子滚烫的额头。“喂点补液盐,防脱水。”陈聪递上冲好的溶液。“千万盯紧体温!可能还会升!”马凯嘉语气严肃,详细交代母亲观察孩子精神、呼吸,尤其警惕高热惊厥(身体僵直、抽搐)的征兆和应急处理(侧卧、保持气道通畅、立刻求助)。“车一到站,马上带他去医院查清楚!” 母亲含泪用力点头。
紧张救援告一段落。伤者和患儿家属紧握他们的手连声道谢,乘务员也长舒一口气。三人配合乘务员仔细填写了旁证资料和处理记录。下车前,马凯嘉不放心地两次折回,查看那高热患儿的情况,确认呼吸平稳才安心。
“我们只是做了一个党员和医务人员都会做的事情。”事后,马凯嘉话语朴实。他坦言高铁上物资有限,也曾担心遇到更复杂情况,“但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我们还是直接先上了! 所幸这两位乘客问题都不大。”他强调,“职责就是尽己所能,不轻视任何伤病,排除危险,伸出援手。下次遇到,我们照样会冲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