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尹凯)近日,一名老年女性患者,因“腹痛伴呕吐1天”入住洞口县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医生根据病史和相关检查诊断为“小肠狭窄并梗阻”,实施了腹腔镜手术治疗。术中,医生发现一个鸡蛋大小的肠石卡在患者小肠中,造成了肠腔梗阻。术后,经过医生的再次询问,患者终于记起,自己在发病前数月吃过柿子。
在人体消化系统的复杂旅程中,食物通常会被分解、吸收,剩余的残渣排出体外。但是偶尔,一些“不速之客”会形成坚硬的团块滞留在胃内或肠道中——这就是胃石症和肠石症。它们虽不如胆结石或肾结石常见,却可能导致腹痛、梗阻甚至穿孔等严重后果。现在,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两种疾病的神秘面纱。
胃石症是指胃内形成的固态异物团块,成因多样。一是植物性胃石,如进食未成熟的柿子、黑枣,因含大量鞣酸,与胃酸结合后会形成胶状凝块;芹菜、竹笋等食物因粗纤维过多,若咀嚼不充分,可能在胃内堆积;山楂及糯米团等食物也可致植物性胃石。二是毛发结石,多见于有异食癖的人群,如儿童、精神疾病患者,长期吞食毛发或毛线,在胃酸作用下缠绕成团。三是药物性结石,如铝碳酸镁等抗酸药,或抗生素可能在胃内沉积,形成结石。
肠石症指肠道内形成的结石,分为两类。一是原发性肠石,由肠道内本身存在的物质(如肠道分泌物、坏死组织)钙化形成,多与慢性炎症或肠道结构异常(如憩室)有关。二是继发性肠石,胃石进入肠道后无法排出,或因误吞果核、假牙等异物长期滞留,逐渐被肠道黏液包裹硬化。
“石”从口入,重在预防。医生建议,日常生活中,避免空腹进食柿子、黑枣等食物。如果要吃,每次1-2个,并且不要与海鲜、牛奶等高蛋白食物同时进食。老年人、胃手术患者谨慎食用竹笋、菌类等粗纤维食物。进食时,做到细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尤其是坚硬或富含纤维的食材。积极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等基础疾病,减少胃排空延迟风险。警惕异物吞入,如儿童避免玩耍小零件玩具,假牙佩戴者定期检查假牙情况。
胃石症与肠石症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及时诊治胃肠道疾病,大多数可防可控。若家人在进食柿子、黑枣等食物后,出现持续腹痛、呕吐或排便异常,务必及时就医。医生将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如胃石症运用酶类药物进行溶解,或饮用可乐等碳酸饮料溶石;如果溶石失败,可采取内镜治疗和(或)手术治疗。
图为手术中医生发现的肠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