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安妮)近日,71岁的曾大爷来到武冈市中医医院就诊,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曾德祥主任医师在了解曾大爷的病史及治疗经过后,他指出治病当求本,不能囿于临床症状。曾大爷长期酗酒,酒热之毒伤津耗气,致五脏六腑失养为发病之根本。以大剂生脉饮益气养阴,合《血证论》豁痰丸清热豁痰,润燥生津,五豆汤解酒毒,佐以醒神开窍。同时配合输氧、抗炎抗病毒营养对症支持疗法。经鼻饲服下1剂中药后,曾大爷泻下大量褐色臭秽大便,神志逐渐转清。再经中西医继续治疗,咳嗽、呼吸困难明显好转,出院前复查CT,发现“白肺”区域明显减少,感染指标基本正常。回家后,单纯服中药治疗,现在已能生活自理。
据悉,这位71岁的曾大爷因长期酗酒,在一次醉酒后感冒,未引起重视。十余日后,感到双下肢乏力不能行走,伴随阵发性咳嗽,到本市某医院住院治疗。检查诊断为酒精性脑病、肺炎。经治疗病情没有缓解,咳嗽加重,出现了呼吸困难,神志逐渐昏迷。急转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经检查,主要诊断为:1.耶氏肺孢子菌+病毒+真菌三重感染引起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Ⅰ型呼吸衰竭,2.慢性酒精中毒脑病,3.肝功能不全,酒精性肝病 4.冠心病,陈旧性心梗,心功能Ⅲ级等,多科室会诊后认为:患者高龄,基础疾病多,基础情况差,肺部感染重,病情复杂,预后极差。建议进行气管插管,必要时人工膜肺,或转当地医院姑息治疗。
“本来是抱着姑息治疗的想法来的,没想到在中医的治疗下竟能达到这么好的效果!”曾大爷的家属感激的说。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中医是“慢郎中”,而事实上,中医治疗急危重症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黄帝内经》、东汉的《伤寒杂病论》、晋代的《肘后备急方》,唐朝的《备急千金要方》、到明代的《瘟疫论》等,均有大量治疗急危重症的论述,说明中医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急危重症的救治经验。
现今,尽管急救技术日新月异,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为救治患者带来显著的疗效,让人们对于急危重症的救治寄予厚望。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临床实践中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得一些原本有效的抗生素变得无能为力。更为严重的是,耐药菌株的出现还伴随着不良反应、多重感染等棘手问题,目前并无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医急诊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重症哮喘、急性呼吸衰竭等疾病的治疗中,中医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武冈市中医医院在西医治疗抢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对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积极作用,中医药的恰当运用,减少呼吸机治疗上机比例、缩短上机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展现出卓越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