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资讯
2025新版压疮防治指南解读,这些与你息息相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蒋艳 马凯嘉)自2009年开始,由NPIAP、EPUAP和PPPIA牵头,来自40多个国家/地区的200多个贡献者,代表NPIAP,EPUAP,PPPIA和17个组织共同制定该指南。2025版指南也是目前第4版的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


压力性损伤/溃疡(Pressure injuries/ulcers)是皮肤和/或深部组织的局部损伤,通常位于骨突起处或与医疗或其他器械有关,由长时间的压力或压力与剪切力共同作用引起。专业术语包括压力性损伤、压疮和褥疮等。

简单来说就是身体某个部位长期受压,导致皮肤和深层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坏死。压疮治疗费用高,护理难度大。创面轻则皮肤破溃,重则深可见骨,甚至可导致严重感染,危及生命。常见于长期卧床的老人、坐轮椅的患者,甚至普通人长时间玩手机压红耳朵都可能中招!

图片 3.png
图片 2.png

对比2019版,2025新版指南变了啥?


1.压疮的“黑名单”扩大了

旧版只关注病床、轮椅导致的压疮。新版则新增两大风险:日常用品如手机压耳朵、眼镜架压鼻梁、笔杆硌手指……长时间压迫都算!医疗器械:呼吸面罩、鼻饲管、导尿管等,贴合不当也会压伤皮肤甚至黏膜(如口腔、鼻腔)。

图片 4.png
图片 5.png

2.预防和治疗更加“智能”

2019版推荐使用普通减压床垫,通过分散身体压力来预防压疮,但需人工调整,只能被动减压。2025版推荐使用智能床垫,内置传感器实时监测身体各部位压力,并通过AI算法自动充气、放气调整体位,减少人工翻身的误差和护理负担。就像“会呼吸的智能气囊”,哪里压得厉害,哪里就自动鼓起来“托住”身体。

以前检查压疮像“看天气预报”,主要依赖肉眼观察和手触摸检查,只能等皮肤表面“下雨”(溃烂)才知道问题;新版推荐使用红外成像仪和超声技术,就像“气象雷达”,皮肤下的“乌云”(深层损伤)还没下雨就能提前预警!

旧版对于感染控制,只是单纯地建议用抗菌消毒液(如碘伏)清洗感染伤口,就像“往脏地板上喷消毒水”,只能表面杀菌;新版强调先用工具刮除伤口表面的“细菌膜”(生物膜),像“用铲子刮掉地板上的顽固污垢”,去掉细菌的防护罩再喷长效消毒剂,清洁更彻底。

图片 7.png
图片 8.png

旧版营养支持建议“加强蛋白质摄入”比较笼统,而新版建议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例如糖尿病患者低糖高蛋白饮食,搭配促进微循环的营养制剂,肾病患者:控制蛋白质种类(选优质蛋白),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普通人如何预防压疮?


图片 9.png

长期卧床的老人、术后患者、瘫痪病人,行动不便,需要坐轮椅、骨折固定的高危人群均需要警惕压疮发生。尤其是糖尿病、皮肤脆弱者。此外我们还要小心身边的“隐形杀手”。如手机党不要躺着玩手机压耳朵,每30分钟换个姿势。眼镜族需要及时调整或选轻便镜架。久坐办公需要每小时起来走一走,避免臀部“坐出坑”。

新版指南的核心思想:压疮并非不可避免


2025版国际压力性损伤指南在定义、预防及治疗策略上的更新,对技术整合与多学科协作的重视,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前瞻性方向。体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从“单一干预”向“全周期管理”模式的转变。过去依赖经验和肉眼判断,现在可以通过智能设备提前预警,如压力预警手环实时监测身体受压部位。过去一刀切式护理,现在针对不同人群“量体裁衣”,如手机拍照上传,AI伤口识别自动分析伤口严重程度。通过科学预防和早期干预,完全可以大幅降低风险。

压疮防治牢记“早发现、勤减压、科学治”,相关疑问可到我院烧伤整形美容外科“烧伤、慢性创面”门诊就诊咨询。




编辑:李洪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