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资讯
守望相助,身心关爱——邵阳市中心医院切实做好一线医务人员身心守护工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曾瑞伟 李文娟 孟天笑)自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打响以来,邵阳市中心医院医务人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不顾个人安危,迎难而上,英勇奋战在第一线,从战友们前线传回来的声声捷报中,全市人民为他们感到骄傲,同时他们的身心健康保障牵动着市领导、院领导的深深关切,多次安排与部署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做好一线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保护关爱工作。

医院成立了由院党委书记张国华和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天云为组长,其他院领导为成员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由该院数名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心理救援心理守护技术指导小组,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科室主任、护士长组成的心理关怀小组。

在院党委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积极有序地开展了多层面多渠道一线人员身心保障人文关怀工作,给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鼓劲加油。结合一线抗疫人员的工作时段与特点,进行“心理建设”“心理守护”和“心理复能”工作。

开展进驻前准备阶段“心理建设”这次进驻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以80后、90后的年轻医生护士为主,面对如此重大的抗疫战争带来的巨大挑战,他们满腔热情,勇于担当,主动请战。

由于此次抗疫战争是大战,是硬战,对一线医务人员心理抗压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医院通过知识培训、培训再培训、防护意识宣传、宣传再宣传,引导个人调动家庭支持系统,妥善安顿好家中事务,通过一对一心理辅导加强情绪管理能力和放松技能训练等,加强一线抗疫人员的“心理建设”工作,增加内心确定感,降低恐惧与焦虑感。

“疫情就是命令,抗疫就是责任”,医务人员的天职使命感战胜了作为普通人对病毒的恐惧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进驻抗疫第一线。

多层面多渠道开展一线工作期“心理守护”

1、“心理守护”的目标是帮助一线人员科学应对因重大疫情变化可能会产生的一系列心身整体性调适反应(称之为应激反应),稳定医务人员的工作状态,保持与保障工作效能。

2、医院党委非常重视一线抗疫人员的身心健康保障和人文关怀工作,张国华书记、刘天云院长、陈毅明副书记以及各总支书记亲自打电话给支援湖北的医务人员,同频共振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生活情况,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他们加油鼓劲。

3、开通一对一心理守护热线,通过文字、语音、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为一线抗疫人员提供一对一心理援助、小组心理辅导,承接一线人员的负性情绪和压力,帮助改善睡眠、缓解压力、调适负性情绪,提升工作效能。

4、医院主动了解一线人员的需求与生活中的难处,组织志愿者切实予以实质性的帮助,以解除一线人员的后顾之忧。

5、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在安全防护、工作时间与轮岗休息的合理安排、膳食营养保障、心理援助等方面予以周全细致的后勤保障。

6、《我们的战“疫”》宣传片、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元宵、一张张温暖感人的祝福卡片、一封封暖心温情的慰问信、一句句沁人心脾的温暖话语,各党总支书对部分一线抗疫医务人员的家属进行了节日走访,志愿者们用画作、诗歌、糖果小礼包、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表达了对一线抗疫人员的深切关怀和崇高敬意。

一线人员也通过微信、朋友圈纷纷反馈:“有祝福、有问候、有坚守、有责任、有希望……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7、对第一批支援湖北的12名一线医护人员启动一对一心理守护专员与小组,切实关切一线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需求。

8、在心理专业人士的介入与指导下,给予一线抗疫人员更专业的心理健康守护和心理援助。

开展暂时撤下来隔离观察休整期“心理复能”

医院组织心理专业人员,将隔离观察的心理守护建议整理成文字,发放给每一位休整修整期的战友,指导他们规律作息时息、记录自己的情绪日志、掌握一两种放松训练的方法,让自己的身心逐渐放松下来,逐渐消解抗疫一线工作产生的应激反应对身心的影响。

开放腾讯线上会议室,定期在会议室里举行团体交流会,通过讲述与交流,积极建构一线抗疫工作的意义,一起谱写一线抗疫人员的荣光故事和感动瞬间,让一线抗疫人员满满的荣誉感分享给家人和子女们。

奋战一线医务人员的心身健康状况直接关乎到整场战争的成败,“心”“守”相连,保护关爱,我们在路上!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来守护战友们的心身健康!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名倾听者、陪伴者、支持者、见证者!让我们共同努力,不负韶华,早日迎接前线战友平安凯旋!取得疫情阻击战、总体战的全面胜利!

作者:曾瑞伟 李文娟 孟天笑编辑:黄开鹂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