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AS (stands for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即加速康复外科,是指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少手术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达到快速康复。1997年,丹麦外科医师Henrik Kehlet首次提出ERAS理念,2007年,南京军区总医院黎介寿院士首次将ERAS理念引入中国。随着循证医学的飞速发展,ERAS在祖国大地如火如荼的进展着,各外科领域加速康复的指南不断的颁布,经过10余年的实践,ERAS的开展缩短了住院时间2.77天,降低并发症风险47%,降低再入院风险20%,,降低死亡风险50%。
十余年的探索及发展,ERAS理念终于传至偏远的湘西南地区。2017年底,我科伍贤能主任及陈泊宁副主任率先于我院引进ERAS理念。初始阶段,各方面阻力大,开展不顺利。首先科室医师对ERAS对患者的好处及在临床工作的优势认识不足、执行力不足、自我管理不足,对选择的病人、具体的操作方案没有最优化;其次科室护理部、手术室、麻醉科均未接触过ERAS,在执行时候阻力较大;第三、患者未能融入到ERAS的路径中来,医护人员没有详细的向患者及家属交代ERAS对患者的好处。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伍主任及陈主任的耐心讲解,与护理部、手术室及麻醉科协商,聘请湘雅医院外科及麻醉科教授指导,科室医护人员分批次分别赴广东省人民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湘雅医院学习ERAS先进的思想及理念,在半年多的摸索后,ERAS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及完善,在取得较多的经验后,决定向全院外科领域推广加速康复的理念。
那么如何准确执行ERAS方案?下面为ERAS围手术期处理的一系列整合优势措施:1.术前:术前宣教(应让病人知道自己在此计划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术前肠道准备(不推荐常规使用机械性肠道准备),术前禁食(术前禁食固体食物6小时,禁饮透明液体2小时),抗血栓治疗(低分子量肝素减少血栓并发症风险(术前2-12小时开始使用),应持续使用至出院后4周),预防性抗生素治疗(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可防止手术部位感染,应该在切皮前30-60分钟单剂量的方式使用),抗焦虑用药(ERAS不推荐术前常规使用长效或短效镇静药物),预防性镇痛(预防性镇痛可产生超越其预期持续时间的镇痛效果,由于降低了中枢敏化,最有可能减少手术和外伤后的慢性疼痛);2.术中:麻醉,切口及术式,体温控制,体液管理,引流管鼻胃管放置(放置鼻胃管并不能改善患者预后,因此不建议将放置鼻胃管做为常规措施;由于疼痛的影响,常规引流可能会影响术后患者的早期活动,因此不鼓励常规引流);3.术后:术后尽早下床活动,术后尿道引流(术后第一天拔除),术后营养治疗(早期经口进食,嚼服口香糖或黄芪等),防止术后恶心呕吐,预防肠麻痹,术后多模式镇痛,系统评估。
关于ERAS模式的在我院的推广,需进一步研究疾病围手术期生理状态的变化动态过程,以循证医学来佐证ERAS的应用,应用各种微创外科手术模式,将应激反应降至最低,进一步加强相关学科的交流,对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进一步优化,加强ERAS模式的管理。如果最终将外科医师、病患、护理人员、麻醉医师、营养师等组成一个共同体,外科加速康复必将为广大病患的健康带来更大的保障。
(武冈市人民医院 彭育峰 朱跃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