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院泌尿外科为一名身患泌尿系统结石的截瘫患者实施了取石手术,取出来的结石多达一小碗。医生呼吁截瘫患者、家属、相关医务工作者及社会各界,提高对于患者截瘫后排尿状态的重视,一旦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夜尿增多、排尿困难、尿不尽、尿潴留及尿失禁等排尿异常症状,需及时来医院进行专科检查,制定合理的排尿方案及随访计划,早期防治泌尿系并发症,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今年4月,几位家属推着一名坐着轮椅的消瘦中年男性患者来到我院泌尿外科就诊,该患者10年前因意外事故导致胸腰椎骨折致完全性截瘫,因为伤后排尿困难、尿失禁,遂长期经尿道留置导尿管。入院后检查发现患者膀胱多发性结石(图1),尿道憩室形成并多发结石(图2),双肾积水及双输尿管扩张(图3),患者生活质量极差,随时有并发严重泌尿系感染及肾功能不全危及生命的可能。
充分完善术前准备后,在泌尿外科主任龙永福教授的指导下,由彭磊副主任医师主刀,宁珂平副主任医师及刘峰医师积极配合,将膀胱结石及尿道憩室结石完全取出(图4)。虽然结石已经取出,但是由于患者截瘫后缺乏正确的排尿指导,长期留置尿管,膀胱功能几乎完全损毁,导致以后的排尿管理以及肾功能保护工作变得异常困难,膀胱结石也极易复发,可以说已经患者错过了预防截瘫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并发症的最佳时机。
图1 CT检查显示该患者的膀胱结石将膀胱完全填满(箭头所指)
图2 CT检查显示尿道憩室形成并多发结石(箭头所指)
图3 CT检查显示双肾积水,双输尿管扩张(箭头所指)
图4 手术取出的膀胱和尿道憩室结石
自从我院泌尿外科2016年初开展影像尿动力检查后,已经陆续发现了数十例因各种疾病所致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特别是截瘫患者,由于截瘫平面以下感觉缺失,缺乏对于排尿的异常症状的关注,发病较为隐匿,病程较长,导致该部分患者出现症状来院诊治时,几乎都存在严重泌尿系感染及肾功能衰竭,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治疗效果也不甚理想。
据报道,我国泌尿系并发症仍是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晚期死亡的首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包括九县三区)截瘫患者在1000~2000人左右,由于我市以往缺乏相关检查设备及人员,缺乏对于截瘫患者排尿的指导和随访,因此不少截瘫患者因长期高压储尿、高压排尿、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失协调等导致慢性尿潴留、上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最终引起肾功能衰竭,给患者及家属、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如何指导截瘫患者正确排尿、安全控尿,早期防治泌尿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6年初,我院尿控学研究室(泌尿外科尿动力检查中心)正式运行,在省内率先开展双影像(X线和超声)尿动力检查,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工作,已经基本具备对截瘫患者进行排尿指导和长期随访的能力,可以早期防治泌尿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目前,泌尿外科已经开设了排尿异常专病门诊(每周四),由尿控研究室主任肖宁博士主诊,也可以直接至泌尿外科病房咨询(0739-5329400)。
由于泌尿系并发症发生隐匿,出现症状时往往病情已较为严重。因此,国外研究指出,对于截瘫患者,需要定期(每年一次)进行影像尿动力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以达到早期预防泌尿系并发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