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老前辈临床指导时告诉患者,你膝关节腘窝疼痛,是因为你的膝关节X侧位片中发现了膝关节后关节增生的骨赘或游离体,需要手术治疗取出。
近来,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和临床报道,知道了一个人体不太常见的解剖结构——腓肠豆骨,发生率在30%至50%左右,其中女性较男性多。因其在X片上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一般大小如黄豆或蚕豆,常出现在膝关节后方,可位于股骨内外侧髁表面任何位置,且股骨内外侧髁又是腓肠肌内外侧头的起始附着点,故得此名。
腓肠豆骨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它是人体一个正常的解剖结构,也许是在人体由爬行进化到直立过程中遗留的解剖结构;其次,它现在如其他籽骨(如髌骨)一样,具有改变压力的传导、减小肌腱与骨面之间的摩擦、变换肌肉的牵引方向、增加肌肉收缩的效率及稳定(膝)关节的作用。
如何将腓肠豆骨与膝关节“撕脱性骨折”相鉴别?以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为例,在X片上仔细观察可发现,撕脱性骨折形成的不完全游离骨及对应的受损骨,其边缘骨皮质毛糙、不连续或缺损;而膝关节后方的腓肠豆骨,常游离在外,边缘清晰光滑,有完整的骨小梁和骨皮质,且附近的股骨、腓骨结构完整,无骨折征象。
腓肠豆骨引起的临床疾病,最常见的是腓肠豆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膝关节后外侧间歇疼痛,在伸膝、深蹲、上下楼梯时疼痛加重,腓肠豆骨所在区域有局限性的压痛,肿胀;膝关节X片侧位片示:膝关节后可见1至2枚边缘光滑、形状不一、蚕豆大小的籽骨。治疗腓肠豆综合征引起的膝关节疼痛,可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取出腓肠豆骨两种方法(包括膝关节镜取出腓肠豆骨)。
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