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资讯
守护生命的“燕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图为熊燕子:邵东县中医医院内二科(心病科)主任,1996年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本科学历,副主任医生,于2006年在湘雅附二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曾在医学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守护生命,是医生的使命。

  在邵东中医医院内二科(心病科),有这样一群,无论是酷暑寒冬都时刻准备着守护生命的“燕子”。

  勤学练硬功

  “刚开科的时候,一周基本上有四天会在夜里赶到医院抢救病人。”该科主任熊燕子感慨地说。

  熊燕子,便是这群守护生命的“燕子”中的“领头燕”。

  熊燕子1996年从湖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临床学毕业后,一直在邵东中医医院病房工作。期间,为提高医学技能,她分别到湖南中医学院及湖南湘雅附二医院进修了大内科及心血管内科。之后取得了副高职称。

  2013年7月,邵东中医医院内二科(心病科)正式开科。

  开科之初,是熊燕子这几年最忙碌、最充实的日子。

  为培训新进的三位大学毕业生,当时心病科每天查房都是全员出动,对危重病人的会诊也是全员参加。通过以诊代教的形式,新医生们迅速进入角色并熟练掌握心病科的相关医学知识。他们还通过微信群展开公共交流,一位医生有什么疑难问题,大家就在微信群里共同讨论、学习。

  通过培训、讨论、学习,心内科的这群“燕子”,很快熟悉掌握了心肌梗塞、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高血压危象及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技能。

  因血管内层破裂而导致的主动脉夹层,诊治不及时极易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在没有成像CT的情况下,需要凭经验用排除法一一排除最终确认。这两年,心内科的医师们就这样凭经验诊断了四五个主动脉夹层的病人,建议他们到邵阳或长沙紧急就诊,为他们的及时救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以前一周四次,现在一个月才几次。”报出夜间赶到医院抢救病人的次数,熊燕子充满了自豪。不是因为需要抢救的病人少了,而是因为随着科室医师们医学技能的提升,他们对病人的抢救操作有了更大的自信和把握,自然需要熊燕子亲自上阵的次数也随之减少。

  慈心救病患

  让熊燕子更自豪的是,科室急性心肌梗死的诊疗技术越来越成熟,并成功地从死神的手中抢救回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

  2015年底的一天凌晨,一位危急病人被紧急送至心病科。此时,病人脸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几乎测不到了,心率也不到30。“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而且是大面积心梗濒死状态!”

  时间就是生命。心病科紧急启动绿色抢救通道,全员行动,启动紧急抢救预案,与药房等各部门紧急配合,快速全力抢救……

  溶栓药剂注射半小时之后,病人生命体征平稳,自我意识恢复了了的病人对一旁的家人说:“别哭了,我活过来了!”此时,熊燕子他们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两年多来,心病科抢救过来多少个类似危重病人,熊燕子他们已记不清。他们只知道,病人的生命重如天,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力把病人抢救过来。

  爱心暖病房

  心脑血管病人后期护理很讲究。因死亡率高,所以病人的情绪安抚尤显重要。

  “我们的医护人员都需要具备一些心理医生的技能,根据病人的性格特点,不断地与其沟通,安抚病人的紧张情绪。”为帮助病人克服心理阴影,熊燕子他们除加强医患沟通之外,还通过教授耳穴压豆等中医方法,教导病人自我减压。

  清楚病人的情绪不能波动过大,心病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在对病人的护理态度上十分注意,尽量做到让病人舒心满意。有时病人便秘,医护人员便用手帮病人把粪便掏出来。有的五保病人没带够钱,医护人员便自己掏钱帮忙垫付。至于帮病人送早餐,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近年来,心病科的病床入住率达到100%,走廊上也经常满员。这,也许便是患者对内二科(心病科)全体医护人员在医术及服务态度上的最好肯定!

作者:周小将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