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资讯
行动起来 ,联合抗击病毒性肝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夏季这个“大蒸笼”里,出现肝功能不佳者尤其多见。肝脏是人体的“生命塔”,人体的各种代谢和解毒、免疫功能都靠肝脏承担。酷暑天气影响肝内血流,最后损伤肝组织。同时,夏季昼长夜短,很多人经常熬夜,睡眠不足,更加引起肝脏血流相对不足,影响肝脏细胞的营养滋润,抵抗力下降,以致原来已经受损的肝细胞难以修复并加剧恶化。
    5月19日是第四个世界肝炎日,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共同关注肝病防治宣传,并提出了     “行动起来,联合抗击病毒性肝炎”的口号。到底如何发现肝炎,需要怎么预防与治疗,记者就此采访了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谷积龙。
    流行病学
    谷积龙介绍说,肝炎有五种,分别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甲型肝炎人群流行率(抗甲型肝炎病毒阳性)约80%。全世界乙肝携带者约3.5亿,其中我国约1.2亿。全球丙肝病毒感染者约1.7亿,我国人群抗丙肝病毒阳性者达3.2%,约3000万。丁型肝炎人群流行率约1%,戊型肝炎约17%。
    据1992年全国肝炎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乙肝病毒总感染率(包括既往感染和现症感染)为57.6%。至2008年,有关数据显示,感染率下降了7.5个百分点。
    传播途径
    谷积龙说,乙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急性患者在潜伏期末及急性期有传染性。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其传染性与体液中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含量成正比关系。
    乙型肝炎可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围生期传播、分娩后传播。围生期传播或分娩过程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婴儿因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母血、羊水或阴道分泌物而感染。在我国,母婴传播显得特别重要,人群中40%--50%是由其传播积累而成。
    乙型肝炎最常见的是血液、体液传播。血液中乙肝病毒含量很高,微量的污染血进入人体即可造成感染,如输血及血制品、注射、手术、针刺、共用剃刀和牙刷、血液透析、器官移植等均可传播。现已证实,唾液、汗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含有乙肝病毒的话,密切的生活接触、性接触等也是获得乙肝病毒的可能途径。
    虽然经破损的消化道、呼吸道黏膜或昆虫叮咬在理论上有可能,但实际意义未必重要。
    除了乙肝,丙肝也要同样引起重视。
    丙肝的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还有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丙肝的传播类似乙肝,但由于体液中丙肝病毒含量较少,外界抵抗力较低,传播较乙肝局限,主要通过肠道外途径传播。
    丙肝可通过输血及血制品传播,通过注射、针刺、器官移植、骨髓移植、血液透析:如静脉注射毒品、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等传播,还可以通过生活密切接触、性、母婴传播,主要是前面两种传播方式。

    如何预防
    俗话说,疾病重在预防。肝脏就像一个化工厂,所有吃进去的东西都要消化以后输送到肝脏,每个器官里面需要什么东西肝脏再把它制造成什么东西,输送出去供应。      因此,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粪便、水源管理,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等工作,防止“病从口入”。
    肝炎患者要定期、及时检查治疗,假如病毒含量太高,破坏力强,要特别注意。就算在治疗过程中,生活也要有规律,自己要管住嘴。所以,不要吃太油腻的东西,如果再加上酒精,肝炎就更严重了。
    谷积龙介绍说,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都是肝炎的传染源。急性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病毒消失。慢性患者和携带者可根据病毒复制指标评估传染性大小。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的尽可能予以抗病毒治疗。现症感染者不能从事食品加工,饮食服务,托幼保育等工作。对献血员应进行严格筛选,不合格者不得献血。
    接种乙肝疫苗是我国预防和控制乙肝流行的最关键措施。
    还需注意的是,许多患有肝炎特别是慢性肝炎的病人,以为自己身体虚弱、抗病力差,于是大量购买野山参、人参、西洋参、太子参、高丽参、党参、黄芪之类的补药滋补。殊不知,这样做不仅会伤害身体,而且还会使肝炎病情加重。

    病人家属如何预防
    如果是肝炎患者的家属,也应注意预防,引起重视。
    如果是甲肝、戊肝等消化道传播的肝炎,应送病人去医院进行隔离治疗,暂不能住院者应在家里进行隔离治疗。除了隔离病人,家属应与肝炎病人分餐,餐具独用,用后单独进行煮沸30分钟,清洗后备用。病人剩的饭菜等要煮沸消毒 后倒掉。
    同时,病人要有专用便器,病人的粪便及排泄物要进行彻底消毒。病人换下的内衣、内裤、床单,最好煮沸15分钟,或放于0.2%的84消毒液浸泡20分钟后再用肥皂洗干净,清水冲洗。病人用过的物品也可用84消毒液浸泡消毒。病人或病人家属,都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接触污物后也要洗手。
    乙肝患者的家属,则需要进行抽血化验,查一下乙肝五项,也就是俗称的两对半,确定是不是乙肝携带者,或有没有乙肝抗体。如果查出没有乙肝,也没有抗体,就需要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根据2010版乙肝防治指南,需要接种3针乙肝疫苗(第0,1,6月分别注射20ug),三针后,再去检测,如果再没抗体,就要进行第2次接种3针乙肝疫苗,直至抗体产生。
    丙型肝炎的家属应注意不要与患者共用剃须刀、牙具、洗浴用品等。 
   
    早发现 ,早治疗
    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春季是肝炎的高发季节,其中小患者的病情大多比较重。
    事实上,不少孩子患上了肝炎,但其父母却毫无察觉,直至病情“原形毕露”才想到上医院,既贻误了治疗时机,也容易将病毒传染给其他孩子。
    临床上,小孩肝炎以急性甲型肝炎为主,伴有发热、畏寒、全身乏力。在消化道症状中,有恶心、呕吐、上腹张曼、腹泻等,一半以上的孩子会表现为腹痛。因此,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阑尾炎、肠蛔虫症等。
    因此,孩子的父母一定要重视肝炎这种疾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肝脏在胃的右上方,呈暗红色。肝脏的生理功能包括净化血液和抵御感染,它能帮助消化食物和储存能量。人一旦患上肝炎,不仅正常的肝细胞会被破坏,还会引发更严重的病情,如肝癌。我国每年约有35万人因肝病而死亡,其中一半是原发性肝癌。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结婚
    经常会有人问起,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可以结婚吗?对此,谷积龙表示可以结婚。
    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携带有病毒 ,但肝脏受到的损伤小 ,肝功能正常 ,又没有任何不适 ,所以不影响正常生活和结婚 ,但具有传染性 ,有可能把病毒传染给他人 ,因此在结婚前一定要让配偶先注射乙肝疫苗 ,产生了足够的保护性抗体后再结婚 。如果配偶已打过乙肝疫苗 ,就要查一下是否有足够的抗体 ,如果表面抗体呈弱阳性 ,就需加强注射乙肝疫苗 ,直至确实有足够的保护性抗体。
    如果处于免疫耐受期即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是可以正常怀孕的,但需注意产前检查,并进行母婴阻断以预防孩子被感染。如果肝功能不正常,就需积极接受正规的治疗,待病毒复制指标转阴或复制能力降低,停药后观察病情稳定,肝功能正常半年以上怀孕较为安全。
    谷积龙告诉记者,很多孕妇在怀孕的后三个月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以保护小孩,但临床验证,这样的做法没有什么意义,对小孩没有起到保护作用。
    他表示,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不用做特殊的处理,只需定期复查,一般3到6个月检查一次。其次,不要饮酒,并要注意休息,避免高强度的体力劳动。
    同时,谷积龙提醒说,尽量不要服药,目前没有什么特效转阴的方法,过量服药可能会产生反作用,到时得不偿失。
   

作者:胡梅 孟天笑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