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资讯
心肌梗塞的预兆及家庭急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据统计,“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约有2/3是在送往医院前死亡的。这使得有冠心病患者的家庭惶恐不安。难道心肌梗塞的发作真的毫无预兆?其实不然。看了下文,会对您有所帮助。
   
    认识 、重视心肌梗塞的预兆 
    有人对756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发现,有511人(占84.6%)在发病前有不同的预兆。
    这些预兆可以概括为,原有的稳定型心绞痛突然间发作次数增多、发作持续时间变长,疼痛的程度加重,而使用硝酸甘油药物的缓解作用明显减弱。
    预兆的出现,少数病人可在发病前的3~4周,多数为1周之内,而在发病前一天出现频繁的心绞痛者占40%左右。

    剧烈 、持久疼痛的心肌梗塞症状
    剧烈而持久,波及范围较广的心前区疼痛是急性心肌梗塞最早出现、又最为突出的症状。它与心绞痛的区别是:心肌梗塞的疼痛部位、性质和放射区比心绞痛广泛而严重,而且疼痛的出现多无明显诱 因,常发生在休息时。疼痛触烈而持久,多持续1~2小时至数小时,甚至更久,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疼痛发作时,常伴有冷汗淋漓,皮肤湿凉,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病人一般状况明显衰弱,自觉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由胸部憋闷压迫而产生的恐惧感。 警惕无痛性心肌梗塞剧痛,是心肌梗塞的突出表现,但是,也有将近1/3的病人却没有明显的胸痛,这就是所谓“无痛性心肌梗塞”,这类病人仅有一般的胸闷气短,或不甚典型不甚剧烈的胸痛,因此更易为人们所忽视。据临床资料分忻,无痛性心肌梗塞多见于老年人。65岁以上患心肌梗塞的老年人中,有81%为无痛性的。这是因为,高龄老人的心肌梗塞多发生缓慢,致使血 管疼痛感觉神经不敏感,同时由于心力衰竭等症状的伴生常掩盖了胸痛等等。
    针对老年人易发生无痛性心肌梗塞的特点,医生指出,要格外警惕诱发因素即“感染”的出现。人们习惯地认为,上呼吸道感染易诱发肺炎,但对于老年人及心脏病患者上呼吸道感染更易诱发的是心肌梗塞,痢疾和尿道感染等亦可导致冠心病老年患者的急性心肌梗寒。此外,在已有感染的基础上的劳累和情绪激动,包括观看争夺激烈的球赛,或紧张的谈话,都可诱发心肌梗塞。
    争分夺秒,立足家庭急救急性心肌梗塞常常发生在“缺医少药”的家庭中。心肌梗塞是严重而持久的心肌急性缺血缺氧,由此引起部分心肌坏死,同时有心功能障碍。对已发生 了心肌梗塞的病人,家属千万不要惊慌,同时要耐心安慰病人,病人如果精神紧张,会加重心肌缺血缺氧而造成梗塞面积扩大以致促使死亡。国内外大量报道表明,现场抢救得当及时,死亡率可显著下降。确认或怀疑急性心肌梗塞时,首先应镇定病人情绪,让其就地平卧或取其他适宜体位,尽量减少不必要搬动、口含硝酸甘油片或服冠心苏合丸;也可针刺内关、外关、间使等穴位。有氧气袋的可给其吸氧。总之,对已发生了心肌梗塞的患者,适当处理可以缓解。例如在严密观察病人时,突然发现脉搏停止,心音、呼吸断续或停止,意识丧失,抽搐,瞳孔散大,表明病情恶化,心室纤颤、心跳停止,要立即行心前区拳击,无效时改行心脏挤压和口对口吹气,以抢救生命。
   

作者:梅华丽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