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李再清像往常一样在科室里忙碌着。偶尔有相熟的人向他道贺,恭喜他获得201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只是微微一笑。
1993年,李再清从衡阳医学院毕业后,开始在邵阳市中心医院工作。为提升自身业务能力,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他在湘雅医学院攻读内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市中心医院继续工作,2003年开始,担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工作期间,他不断获得荣誉:2007年邵阳市五四青年奖章,2008年湖南省五四青年奖章,2011年被评选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专家。除此之外,他还是湖南省医学分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邵阳市医学分会呼吸病学专业主任委员,邵阳市人禽流感防治专家组组长。
抢救生命赤诚奉献
“时间是生命,病情是命令!”这是李再清常对科室里的医务人员说的一句话,同时,他也这样严格要求自己。
去年5月12日凌晨4时许,刚进入梦乡不久的李再清被一阵急促的铃声吵醒:“李主任,来了一名危重病人,病人支气管扩张,大咯血,呼吸特别困难……”!
放下电话,李再清立即掀开被子,跳下床披上衣服,直往医院里跑。凭直觉,这个病人情况很危险!路上,他脑海里闪过一系列急救的方案。
这名病人姓曾,是洞口县高沙镇的退休老干部。平常,身体挺好。5月初,老人开始咳嗽,有时咳得比较厉害,甚至咯出血来。病情在当地医院无法控制,并且逐渐恶化。5月11日深夜,当地医院拨通120急救电话,向市中心医院呼救。此前,病人在介入科做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手术止血。李再清赶到病人身边,马上诊断,分析值班医师递过来的检验数据后,心头一紧:病人全身发绀,在前期治疗止血的过程中病人又大咯血,出现窒息,呼吸异常困难。棘手的是,这名病人已76岁高龄,身体能否经受住病魔折腾很难说。根据他掌握的医学知识,病人出现这种情况,死亡率达90%以上。
尽管如此,李再清丝毫不慌,而是严格地按照在路上草拟的急救方案逐步进行。用纤支镜引导,经鼻器官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用纤支镜抽取气管里的血块,再用西门子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此后,辅助以药物治疗。
5月14日,病人终于脱离生命危险。5月21日,病人出院。
励精图治艰苦奋斗
2003年以前,全市没有呼吸专科,专科技术设备和人才都非常缺乏,市中心医院率先成立呼吸专科。当时仅33岁的青年呼吸专家李再清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回来,受命组建呼吸内科,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在,呼吸内科已成为一个技术力量雄厚,技术梯队合理,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学科。该科现有病床66张,其中呼吸重症监护病床4张;设有纤维支气管镜室、肺功能室、呼吸实验室和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中心。配备德国西门子呼吸机、美国伟康公司无创通气呼吸机、日本Olympus纤维支气管镜等诊疗仪器,其学科规模和技术力量均达到省内领先地位。
李再清主任专业上有自己独特的学术优势,在呼吸系统危重病人的救治、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肺癌及肺部疑难病的诊治方面颇有特色,逐渐确立了在邵阳市及周边地区的中心地位,并指导邵阳市内的各级医院,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瞄准前沿攀医学高峰
李再清把攀登医学高峰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以此为动力,激励自己拼搏进取,紧紧跟踪国际医学发展前沿,抢占了一个又一个制高点。肺炎的病源学诊断是一个国际性难题,从1998年开始,他查阅了大量国外文献资料,对上千个实验数据和方法进行比较、归纳、总结,为探索解决该问题,他在国际上首先发明了“纤支镜防污染装置”,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经纤支镜防污染套采样法诊断肺部感染病原菌”获湖南省继续教育项目,在全省推广应用,获邵阳市科技成果一等奖。
2003年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人们平静祥和的生活,我省确诊的6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中我市有3例。面对饱受痛苦折磨的患者,李再清义无返顾地走上抗“非典”第一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冒着随时被感染的危险,日夜坚守在岗位上与病魔搏斗。鉴于他的突出贡献,李再清被评为2003年全市优秀党员,荣立三等功。
2006年,李再清发现我市首例“人禽流感”患者,因为及时防治,避免了“人禽流感”流行可能带来的巨大损失。
为解决“非典”和“人禽流感”采集标本时易交叉感染和污染的问题,他发明了“一次性采集痰液装置”,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非典”和“人禽流感”最主要的致人死因是呼吸衰竭,其最主要治疗方法是机械通气,当时我市机械通气的技术设备和人才都非常缺乏。李再清着手开展“纤支镜和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病人”项目研究,该项目为邵阳市科技计划项目,填补市内空白,获得邵阳市科技成果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另外,“推广应用GINA方案诊治支气管哮喘”获湖南省医学科技三等奖,获邵阳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在长期的医疗工作中,李再清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医学论文,编写5本资料,在全市举办5期学习班;多年来运用该项技术成功地抢救了300多例呼吸衰竭病人,为我市培养了一批专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