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18时许 ,见到刘艳萍时 ,她正从病房里巡视了一圈出来 ,朴素的衣着 ,质朴的言语 ,让这位护士长显得格外真诚。
今年38岁的刘艳萍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的一名副主任护师 。在长达19年的护理工作中 ,她严以律己 ,如火焰般充满激情 ,在生活上 ,她宽容待人 ,似海水一般深沉宁静。
扎实工作 ,舍小家为大家
1992年 ,刘艳萍从邵阳医专护理专业毕业。2001年 ,她成功考取了中南大学护理专业首批本科学士学位。2003年,刘艳萍来到市中心医院 ,成为神经外科的一名普通护士。
刚转到神经外科时 ,刘艳萍遭遇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因为神经外科接待的病人大多处于昏迷状态 ,而且病人多带有并发症 ,病人的特殊性自然就要求护士的素质也要相应提高 。意识到压力后 ,刘艳萍虚心学习 ,刻苦钻研,遇到不懂的就主动向科主任请教 ,慢慢地 ,她在护理方面的技能日渐得到提高。
针对有些病人长期输液 ,难以扎针的情况 ,刘艳萍率先在全院开展和推广了“中心静脉置管”技能 ,方便及时抢救病人。2005年 ,神经外科在全院率先成立ICU ,刘艳萍被任命为护士长 。当时 ,由于人手紧缺 ,刘艳萍不仅要抓科室管理 、人员培训 ,很多时候还要加入倒班。ICU成立之初 ,很多工作都在摸索阶段 ,刘艳萍每天十几个小时都在工作 。病人多的时候还上过一天20个小时的班!”刘艳萍说 ,有一次科室来了很多病人 ,她7点才下班回家吃饭 ,刚准备吃饭 ,电话就响了 ,作为护士长的她立马放下碗筷往医院赶 ,结果丈夫却冷冷地说了一句 ,你干脆搬张床到医院去住算了 。”来不及想太多 ,刘艳萍还是头也不回地赶去医院。
担任护士长6年来 ,为了管理好科室 ,刘艳萍顾不上自己的小家庭 ,她把所有的感情与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之中。
注重管理 ,重视团队协作
作为一名护士长 ,刘艳萍始终认为只有具备超前意识 、协调意识 、勤奋意识和质量意识才能带出一支高素质的护理团队。
几年前 ,神经外科是当时医院里最累的科室 ,科室危重病人多 ,护士人员不够 ,基础护理任务繁重 ,大家工作积极性不高 。来到神经外科后 ,刘艳萍从科室实际情况出发,制订了一系列奖罚管理制度 ,调动了护士们的积极性 。同时 ,她还不忘提醒科室的全体护理人员,要做一名好护士 ,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打针 、发药 、执行医嘱 ,更重要的是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提高服务质量 ,让病人满意。
当时 ,刘艳萍根据科室疾病的特点,制订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科室人员培训计划 ,遇到危重病人时亲自组织查房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使科室全体护理人员的水平大大提高了 。我一个人再出色也没用 ,只有团队协作 ,科室才会越来越好。”刘艳萍所在的科室里挂着病友送来的好几面锦旗。
在科室护理人员的管理上 ,刘艳萍拥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方法 ,那就是只管理两种人 ,一种是表现出色的 ,另外一种是表现较差的 。让表现出色的去管理中间那一部分人 ,较差的那一批经过管理也能走向中间那一部分人群,”刘艳萍如是说。
刚柔并济 ,视病人为亲人
6年来 ,刘艳萍所在的神经外科曾先后获得医院安全奖 、贡献奖 、医德风尚奖 、优秀护理质量奖等多个奖项 。而她自己 ,也因为出色的工作被多次评 为“星级护士” 、优秀带教老师” 、市芙蓉标兵岗” 、市优秀护士”等称号。
“她们都说我很凶 ,一听到我喊名字 ,就觉得心里害怕!”刘艳萍笑着说 ,私底下 ,科室里的年轻护士都怕她,其实 ,她并不是一个轻易发怒的人 ,但是作为一个管理者 ,她必须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以身作则 ,为全科室的护理人员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从事护理工作19年来 ,刘艳萍始终坚持 以“解除患者痛苦 、挽救患者生命”为己任 ,视病人为自己的亲人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多 ,很多家庭为了治病 ,几乎是倾家荡产 ,刘艳萍总是看在眼里 ,急在心里 。多年来为病人捐款数千元 ,还时常从家里带来营养品送给家境贫穷的患者。
对待工作 ,刘艳萍总是充满热情 ,全力以赴 ,在生活中,她更愿意心平气和地去对待每一位病人 。自2005年担任护士长以来 ,刘艳萍就一直养成一个习惯 。那就是 ,每天早上她都会比其他人要提前半小时到科室 。第一件要去做的事情就是去看望病人 ,查看昨夜值班记录 ,并对病人嘘寒问暖 ,了解他们的病情动态。
正是因为深受护士长对工作热情的影响 ,科室所有护理人员都将认真工作、勤奋诚恳当作一种信念和一种态度在坚持着 。而护士长刘艳萍 ,正如一个标准一般 ,时刻激励和鞭策着护理人员努力拼搏。